传统食物冠上地名,用意很简单,大众可以很清楚知道是哪个地方的特色美食,如意大利面、山东烧鸡、北平烤鸭、台南担仔面等。唯独蒙古烤肉例外,或许很多人不知道,蒙古烤肉是相声大师吴兆南独创的台湾美食,诞生地在台北,而非蒙古特产。
吴兆南大师1924年出生,1949年随军队来台湾。当年的吴兆南还是个年轻小伙子,为了营生赚生活费,吴兆南选在台北市新店溪旁的萤桥盖茶棚、卖烤肉,店名叫做“烤肉香”,吴兆南的烤肉构想源自北京小锅子烤肉,改良成大锅烤。
他将肉类加入蔬菜,再调和九种酱汁,一起平放在热腾腾的大铁板上,不停以长筷子又翻又炒,不到几分钟,香喷喷的烤肉就能装碗端上桌。当年两岸情势紧张,吴兆南不敢取名北京或北平烤肉,最后突发奇想,决定命名蒙古烤肉。
至于蒙古地区的烤肉,则以草原游牧民族豪迈方式,利用大火烧热石头或烧红的炭火,烤大块羊身或全羊,过程只用少许盐巴调味,与吴兆南发明的肉片加入多种蔬菜、九种调味料的台湾版蒙古烤肉完全不同。
上世纪50年代的台湾生活困苦,肉类属于珍贵食材,吴兆南曾表示,最初每种肉类一盘卖三块钱新台币,但没人上门,干脆改成一美元吃到饱(1:34),慢慢吸引人潮涌入,从此打开烤肉市场,也是台湾吃到饱的鼻祖,到了秋天还增加酸菜火锅。